第9號鋼琴奏鳴曲 (貝多芬)

E大調第9號鋼琴奏鳴曲作品14之1,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,於1798年間創作,1799年12月與《第10號奏鳴曲》一併於維也納出版,作品是題獻給他的一位贊助人約瑟花·布勞恩男爵夫人(Josefa von Braun),約瑟花的丈夫在維也納的宮廷劇院中擔任主管,夫婦兩人對貝多芬的工作給予場地上和金錢上的支持,亦因為此,貝多芬開始嘗試創作較大規模的管絃樂作品。後來他的《第1號交響曲》也是在男爵的劇院內作首演[1]

相比他的《悲愴奏鳴曲》,本曲與第10號相對地都是比較短小、精緻而帶開朗氣息的作品。其中,本曲具有十分強烈的旋律性[2]。全曲演奏時間連重覆約為13-14分鐘。

1801年,貝多芬把此曲改編為絃樂四重奏的版本(作品編號Hess34),調性則改為F大調[1]

樂曲結構

The first movement

The second movement

The third movement

播放这些文件有问题?请参见媒體幫助。

本奏鳴曲共有三個樂章,分別是:

  • 第一樂章:快板(Allegro)common time
  • 第二樂章:小快版(Allegretto)3/4
  • 第三樂章:迴旋曲,從容的快板(Rondo, Allegro comodo) 3/8

樂曲分析

第一樂章

採用典型的奏鳴曲式寫成的樂章。

第二樂章

小步舞曲風格的樂章,設有中段的三段體曲式連同小結尾。

第三樂章

注釋

  1. ^ 1.0 1.1 "Artur Pizarro — The Beethoven Sonata Cycle"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, BBC Radio 3.
  2. ^ Mauser: Beethovens Klaviersonaten, Ein musikalischer Werkführer. Beck, 2008:p.58.

外部連結

  • 波恩貝多芬之家有關《第9號》及《第10號鋼琴奏鳴曲》資料(德文)
  • 希夫·安德拉斯談論貝多芬的《第9號鋼琴奏鳴曲》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
  • 貝多芬《第9號鋼琴奏鳴曲》(及其絃樂四重奏版本): 国际乐谱典藏计划上的乐谱
  • 贝多芬《第9号钢琴奏鸣曲》创作历程的介绍及对音乐内容的评论(英文)
  • 帕福利·江珀潘恩(Paavali Jumppanen)於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內的演奏版本
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:第9號鋼琴奏鳴曲
貝多芬鋼琴獨奏曲
鋼琴奏鳴曲
早期
  • f小調第1號,作品2/1
  • A大調第2號,作品2/2
  • C大調第3號,作品2/3
  • 降E大調第4號“大奏鳴曲”,作品7
  • c小調第5號,作品10/1
  • F大調第6號,作品10/2
  • D大調第7號,作品10/3
  • c小調第8號“悲愴”,作品13
  • E大調第9號,作品14/1
  • G大調第10號,作品14/2
  • 降B大調第11號,作品22
  • 降A大調第12號,作品26
  • 降E大調第13號,作品27/1“幻想曲似的”
  • 升c小調第14號“月光”,作品27/2
  • D大調第15號“田園”,作品28
中期
  • G大調第16號,作品31/1
  • d小調第17號“暴風雨”,作品31/2
  • 降E大調第18號,作品31/3“狩獵”
  • g小調第19號,作品49/1
  • G大調第20號,作品49/2
  • C大調第21號“華爾斯坦/黎明”,作品53
  • F大調第22號,作品54
  • f小調第23號“熱情”,作品57
  • 升F大調第24號,作品78“特蕾絲”
  • G大調第25號,作品79
  • 降E大調第26號“告別”,作品81a
  • e小調第27號,作品90
晚期
  • A大調第28號,作品101
  • 降B大調第29號“槌子鍵琴”,作品106
  • E大調第30號,作品109
  • 降A大調第31號,作品110
  • c小調第32號,作品111
變奏曲
小品
其他
 
规范控制数据库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
各地
  • 法国
  • BnF data
  • 以色列
  • 美国
其他
  • MusicBrainz work